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他为文物拍美图(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摄影师黄翼8年为200多家博物馆留下近50万张照片

时间:2020-08-04 08:10:0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邹雅婷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粉彩荷花吸杯。
  黄 翼摄

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西周早期曾侯簋。
  黄 翼摄

 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朱面剔犀剑环纹漆盒。
  黄 翼摄

核心阅读

去过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近50万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粉丝。8年来,85后摄影师黄翼坚持用镜头记录文物动人心弦的美。看展前做足功课,构图别出心裁,他的文物照片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还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一张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照片,获得17万转评赞,经常有参观者拿着照片来到南京博物院寻找实物。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网友“动脉影”。

“动脉影”本名黄翼,他是湖北武汉人,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自2012年起,他持续在网上发布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博物馆文物照片。8年来,他走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了近50万张照片。他镜头下的文物,有种动人心弦的美,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做喜欢的事,不需刻意坚持”

织有花卉纹、蝠纹的蓝色布料上,以盘金、打籽等多种绣法绣着亭台楼阁、花木山水,画面排列密集匀称,色彩丰富,晕散细致。这是黄翼在浙江杭州的中国扇博物馆拍摄的一对清代挽袖。他发布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将古代女装细节装饰之精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网友赞叹。

很多人以为他是文博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实他拍摄博物馆文物纯粹出于爱好。“时不时有人发私信问我,你的工作室在哪里、团队还招不招人,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做的。”黄翼说。

黄翼多年前就对文博、历史感兴趣,去过不少博物馆,但那时只是走马观花地打卡参观。2012年12月,他和朋友去西安旅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何家村窖藏展时,华丽精美的金银器带给他极大震撼。“我好像突然领略到从未体会过的文物细节之美。”他将自己拍摄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了不少好评。自此之后,黄翼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2016年3月,黄翼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的照片,转发量达到2.4万,这让他的微博“涨粉”不少。2018年3月,他发布了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照片,网友纷纷留言惊叹“太美了”。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指着手机里的照片问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这个香炉在哪里?”

如今,黄翼已在微博发布1.7万余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粉丝。“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我从不觉得辛苦。做喜欢的事,不需刻意坚持。”黄翼说。

“记录最美、最有价值的细节”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这些文物图片,在角度和构图上别出心裁,凸显出文物之美。

“用眼睛看是直观地欣赏,用镜头拍就会思考,器物从什么角度拍会更美。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完整地呈现它是什么样子。我拍文物通常聚焦于局部,记录最美、最有价值的细节。”黄翼拍照的姿势多样,会尝试站着、蹲着、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和角度,因此总能拍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构图,捕捉到人们匆匆浏览时不易发现的细节。

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黄翼会在看展前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排队,细心地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他说,兴趣和热爱引导着自己不断学习,密切关注展览信息,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特别快乐。

每当有重要展览开幕,他总会专程赶去看展。2018年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他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看到那些在书里、纪录片里多次出现的珍贵文物,仿佛见到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非常亲切。”

看多了拍多了,他也会在微博上与网友们交流展览信息和观展心得。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说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人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并对铭文进行了翻译。

还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文物照片,有人留言补充了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能得到专业人士认可,他颇有成就感。

“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

2015年,武汉博物馆邀请黄翼拍摄馆藏文物。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我从美的角度出发,拍点与传统资料图不一样的照片。”这些照片现在还在武汉博物馆的展板、电子屏展示。

“很多人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展览的文物看不懂。其实我认为大家也可以抛开那些深奥的背景知识,直接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文物。我在微博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黄翼曾经发过一张器物盖子的照片,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讲解许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件文物,看了你的图片和描述,有了新的视角,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黄翼的微博里有时会讲讲文物的来历和故事。有的粉丝原本不是文博爱好者,被他的照片打动,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不少网友跟我说,原来两三年进一次博物馆,现在一年至少要去三四次,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说。

现在,他还在微博上开设了专题“本周看啥展”,定期向大家推荐国内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摄影    
0

他为文物拍美图(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摄影师黄翼8年为200多家博物馆留下近50万张照片

时间:2020-08-04 08:10: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邹雅婷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粉彩荷花吸杯。
  黄 翼摄

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西周早期曾侯簋。
  黄 翼摄

 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朱面剔犀剑环纹漆盒。
  黄 翼摄

核心阅读

去过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近50万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粉丝。8年来,85后摄影师黄翼坚持用镜头记录文物动人心弦的美。看展前做足功课,构图别出心裁,他的文物照片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还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一张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照片,获得17万转评赞,经常有参观者拿着照片来到南京博物院寻找实物。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网友“动脉影”。

“动脉影”本名黄翼,他是湖北武汉人,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自2012年起,他持续在网上发布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博物馆文物照片。8年来,他走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了近50万张照片。他镜头下的文物,有种动人心弦的美,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做喜欢的事,不需刻意坚持”

织有花卉纹、蝠纹的蓝色布料上,以盘金、打籽等多种绣法绣着亭台楼阁、花木山水,画面排列密集匀称,色彩丰富,晕散细致。这是黄翼在浙江杭州的中国扇博物馆拍摄的一对清代挽袖。他发布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将古代女装细节装饰之精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网友赞叹。

很多人以为他是文博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实他拍摄博物馆文物纯粹出于爱好。“时不时有人发私信问我,你的工作室在哪里、团队还招不招人,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做的。”黄翼说。

黄翼多年前就对文博、历史感兴趣,去过不少博物馆,但那时只是走马观花地打卡参观。2012年12月,他和朋友去西安旅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何家村窖藏展时,华丽精美的金银器带给他极大震撼。“我好像突然领略到从未体会过的文物细节之美。”他将自己拍摄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了不少好评。自此之后,黄翼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2016年3月,黄翼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的照片,转发量达到2.4万,这让他的微博“涨粉”不少。2018年3月,他发布了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照片,网友纷纷留言惊叹“太美了”。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指着手机里的照片问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这个香炉在哪里?”

如今,黄翼已在微博发布1.7万余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粉丝。“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我从不觉得辛苦。做喜欢的事,不需刻意坚持。”黄翼说。

“记录最美、最有价值的细节”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这些文物图片,在角度和构图上别出心裁,凸显出文物之美。

“用眼睛看是直观地欣赏,用镜头拍就会思考,器物从什么角度拍会更美。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完整地呈现它是什么样子。我拍文物通常聚焦于局部,记录最美、最有价值的细节。”黄翼拍照的姿势多样,会尝试站着、蹲着、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和角度,因此总能拍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构图,捕捉到人们匆匆浏览时不易发现的细节。

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黄翼会在看展前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排队,细心地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他说,兴趣和热爱引导着自己不断学习,密切关注展览信息,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特别快乐。

每当有重要展览开幕,他总会专程赶去看展。2018年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他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看到那些在书里、纪录片里多次出现的珍贵文物,仿佛见到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非常亲切。”

看多了拍多了,他也会在微博上与网友们交流展览信息和观展心得。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说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人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并对铭文进行了翻译。

还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文物照片,有人留言补充了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能得到专业人士认可,他颇有成就感。

“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

2015年,武汉博物馆邀请黄翼拍摄馆藏文物。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我从美的角度出发,拍点与传统资料图不一样的照片。”这些照片现在还在武汉博物馆的展板、电子屏展示。

“很多人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展览的文物看不懂。其实我认为大家也可以抛开那些深奥的背景知识,直接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文物。我在微博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黄翼曾经发过一张器物盖子的照片,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讲解许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件文物,看了你的图片和描述,有了新的视角,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黄翼的微博里有时会讲讲文物的来历和故事。有的粉丝原本不是文博爱好者,被他的照片打动,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不少网友跟我说,原来两三年进一次博物馆,现在一年至少要去三四次,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他说。

现在,他还在微博上开设了专题“本周看啥展”,定期向大家推荐国内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