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去世,享年92岁

时间:2020-10-11 19:15:52来源:北京日报作者:牛春梅

昨天12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传承人、京剧谭门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2岁。

作为京剧界硕果仅存的几位老艺术家,他的离去不仅仅是谭门一派的哀恸,更让整个梨园行为之黯然。

5岁登台,续写谭门传奇

著名戏曲评论家傅谨说:“如果要以谭门七代为线索写京剧史,谭元寿的这一章,大约最长,也最为曲折多姿。”

谭元寿生于京剧界最负盛名的谭家,曾祖父谭鑫培创立谭派,父亲谭富英更是将谭派发扬光大。谭元寿注定也要将这份家族荣光传承下去。他自幼跟随舅舅、谭派须生宋继亭学戏,5岁登台,先后和祖父、父亲同台演出《汾河湾》。

1938年,10岁的他进入富连成科班,师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学老生,师从王连平、茹富兰学武生。父亲谭富英对他要求一直很严格,有一次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学戏时被打了30板,屁股都被打烂了,血肉粘到了裤子上,谭富英看了却说:“你这叫挨打啊?还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呢。”

1945年出科后,谭元寿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在大师云集的集体中,他的演技逐年精到娴熟,渐成大家气候。

谭元寿嗓音高亢,功底扎实,全面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文武兼备的他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不仅对谭门本派的《定军山》《南阳关》《战太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桑园寄子》等剧目驾轻就熟,《打金砖》《野猪林》《连环套》这样亦文亦武考验功夫的剧目也很擅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戏恢复演出后,谭元寿作为京剧界老艺人和北京京剧院主力演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先后出演《黑水国》《龙凤呈祥》和《群英会》等剧目,并为近2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配像,不仅为谭派,也为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10年演出近千场《沙家浜》

谭元寿生前经常说:“没有《沙家浜》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是我的命运之戏。”他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出演的郭建光是最为大众熟知的角色。

《沙家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1964年北京京剧团将其改编成为同名京剧。1965年,该剧更名为《沙家浜》,剧中主角从阿庆嫂变成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当时正在长春拍摄电影《秦香莲》的谭元寿,忽然接到电报让他速回北京,出演《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唱腔高亢,还要有武功底子,谭元寿事后回想,也许是这两条让他成为郭建光这个角色的人选。当年为《沙家浜》设计唱腔的陆松龄晚年跟谭元寿次子谭立曾回忆说:“当时给你们老爷子设计的唱腔已经特别难了,但他唱起来还是有富余。”

为了排好这出戏,谭元寿把铺盖卷儿都搬到了剧团。那时,北京京剧团团址在今天的虎坊桥工人俱乐部附近,谭家住在大栅栏,不过一两站的路,他愣是几个月没回家。有时谭立曾去给他送衣服什么的,他都顾不上说话。那个夏天的画面一直留在谭立曾的记忆里,父亲穿着个大背心满头大汗地排练。

《沙家浜》是现代戏,但谭元寿没有将现代戏和传统戏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将传统戏的程式化带入《沙家浜》,演员的身段、武打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剧中郭建光有一处下场的戏,他没有按现代的方式走下去,而是用传统戏的走法,踱步下台。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让戏味更浓了。

《沙家浜》首演是在上海,因为大受欢迎,一连演了40场。剧中郭建光的戏份非常吃重,“坚持”一折几乎都是高八度的唱腔,别说是演出40场,就是连演4场,许多演员都坚持不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下来的,全凭着年轻吧!”谭元寿曾回忆那时的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

剧组其他角色都有B角演员,只有郭建光这个角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10年间近千场演出,都是谭元寿一个人演,直到1974年耿其昌进入剧组。

一辈子把传承责任扛在肩上

“谭门传人”是一道光环,但同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更好地传承谭派,更好地传播京剧艺术一直是谭元寿心里最重要的事。

为了更好地传承,他对儿子谭孝曾的要求就如父亲当年对他那样严格。谭孝曾说,多年以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大的褒奖就是“还不错”。

他为孙子起名“正岩”,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继承谭派艺术。在谭正岩的成长道路中,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质疑,在家里也有爷爷的严格要求。“这么多年来,爷爷从来没有夸过我,批评倒是不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和谭正岩一起演出《沙家浜》时,看到八十多岁的谭元寿整场演出都在上场门边上坐着,紧紧盯着台上为孙子把场,真切感受到老人对传承的重视。

在这种锤炼中,谭正岩成长得不容易,但也更扎实。1984年,谭元寿与马长礼等京剧艺术家排演了京剧《红岩》;2020年6月,北京京剧院新剧《许云峰》在网络直播平台首演,主演正是谭正岩。

《许云峰》网络直播售票近万张,但让谭正岩最为激动的还是来自爷爷的肯定,“爷爷看了一遍直播,又看了一遍重播,给我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一边掉眼泪,一边说,正岩成熟了,我对不起你们,没帮上什么忙。”一辈子把传承责任扛在肩上的老人,也总算等到让他欣慰的这一幕。

“老爷子走得很安详,踏踏实实非常放心地走了。”谭孝曾说。虽然祖父刚刚去世,但谭正岩11日将要演出的《许云峰》仍正常进行排练和演出,“父亲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样做也一定会非常欣慰,这也是祖辈们给我们做的榜样。”谭孝曾说。(牛春梅)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文娱    
0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去世,享年92岁

时间:2020-10-11 19:15:5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牛春梅

昨天12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传承人、京剧谭门第五代传人谭元寿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2岁。

作为京剧界硕果仅存的几位老艺术家,他的离去不仅仅是谭门一派的哀恸,更让整个梨园行为之黯然。

5岁登台,续写谭门传奇

著名戏曲评论家傅谨说:“如果要以谭门七代为线索写京剧史,谭元寿的这一章,大约最长,也最为曲折多姿。”

谭元寿生于京剧界最负盛名的谭家,曾祖父谭鑫培创立谭派,父亲谭富英更是将谭派发扬光大。谭元寿注定也要将这份家族荣光传承下去。他自幼跟随舅舅、谭派须生宋继亭学戏,5岁登台,先后和祖父、父亲同台演出《汾河湾》。

1938年,10岁的他进入富连成科班,师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学老生,师从王连平、茹富兰学武生。父亲谭富英对他要求一直很严格,有一次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学戏时被打了30板,屁股都被打烂了,血肉粘到了裤子上,谭富英看了却说:“你这叫挨打啊?还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呢。”

1945年出科后,谭元寿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在大师云集的集体中,他的演技逐年精到娴熟,渐成大家气候。

谭元寿嗓音高亢,功底扎实,全面继承了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文武兼备的他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不仅对谭门本派的《定军山》《南阳关》《战太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桑园寄子》等剧目驾轻就熟,《打金砖》《野猪林》《连环套》这样亦文亦武考验功夫的剧目也很擅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戏恢复演出后,谭元寿作为京剧界老艺人和北京京剧院主力演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先后出演《黑水国》《龙凤呈祥》和《群英会》等剧目,并为近20部老戏录音进行了配像,不仅为谭派,也为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10年演出近千场《沙家浜》

谭元寿生前经常说:“没有《沙家浜》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是我的命运之戏。”他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出演的郭建光是最为大众熟知的角色。

《沙家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1964年北京京剧团将其改编成为同名京剧。1965年,该剧更名为《沙家浜》,剧中主角从阿庆嫂变成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当时正在长春拍摄电影《秦香莲》的谭元寿,忽然接到电报让他速回北京,出演《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唱腔高亢,还要有武功底子,谭元寿事后回想,也许是这两条让他成为郭建光这个角色的人选。当年为《沙家浜》设计唱腔的陆松龄晚年跟谭元寿次子谭立曾回忆说:“当时给你们老爷子设计的唱腔已经特别难了,但他唱起来还是有富余。”

为了排好这出戏,谭元寿把铺盖卷儿都搬到了剧团。那时,北京京剧团团址在今天的虎坊桥工人俱乐部附近,谭家住在大栅栏,不过一两站的路,他愣是几个月没回家。有时谭立曾去给他送衣服什么的,他都顾不上说话。那个夏天的画面一直留在谭立曾的记忆里,父亲穿着个大背心满头大汗地排练。

《沙家浜》是现代戏,但谭元寿没有将现代戏和传统戏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将传统戏的程式化带入《沙家浜》,演员的身段、武打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剧中郭建光有一处下场的戏,他没有按现代的方式走下去,而是用传统戏的走法,踱步下台。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让戏味更浓了。

《沙家浜》首演是在上海,因为大受欢迎,一连演了40场。剧中郭建光的戏份非常吃重,“坚持”一折几乎都是高八度的唱腔,别说是演出40场,就是连演4场,许多演员都坚持不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下来的,全凭着年轻吧!”谭元寿曾回忆那时的自己,都觉得有些陌生。

剧组其他角色都有B角演员,只有郭建光这个角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10年间近千场演出,都是谭元寿一个人演,直到1974年耿其昌进入剧组。

一辈子把传承责任扛在肩上

“谭门传人”是一道光环,但同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更好地传承谭派,更好地传播京剧艺术一直是谭元寿心里最重要的事。

为了更好地传承,他对儿子谭孝曾的要求就如父亲当年对他那样严格。谭孝曾说,多年以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大的褒奖就是“还不错”。

他为孙子起名“正岩”,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继承谭派艺术。在谭正岩的成长道路中,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质疑,在家里也有爷爷的严格要求。“这么多年来,爷爷从来没有夸过我,批评倒是不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和谭正岩一起演出《沙家浜》时,看到八十多岁的谭元寿整场演出都在上场门边上坐着,紧紧盯着台上为孙子把场,真切感受到老人对传承的重视。

在这种锤炼中,谭正岩成长得不容易,但也更扎实。1984年,谭元寿与马长礼等京剧艺术家排演了京剧《红岩》;2020年6月,北京京剧院新剧《许云峰》在网络直播平台首演,主演正是谭正岩。

《许云峰》网络直播售票近万张,但让谭正岩最为激动的还是来自爷爷的肯定,“爷爷看了一遍直播,又看了一遍重播,给我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一边掉眼泪,一边说,正岩成熟了,我对不起你们,没帮上什么忙。”一辈子把传承责任扛在肩上的老人,也总算等到让他欣慰的这一幕。

“老爷子走得很安详,踏踏实实非常放心地走了。”谭孝曾说。虽然祖父刚刚去世,但谭正岩11日将要演出的《许云峰》仍正常进行排练和演出,“父亲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样做也一定会非常欣慰,这也是祖辈们给我们做的榜样。”谭孝曾说。(牛春梅)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