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度日如年吗?找个“时间填充物”

时间:2020-02-28 16:33:51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

  作为成年人,我们一定知道自己平时做什么,会产生时间飞逝的感觉,只要那个活动是安全的,你就去做,然后刷新自己的时间知觉。

  ----------------------------

  每天在家数日子,期盼低迷的时期赶快过去,光明的一天赶紧到来——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国人正体验着的心境。因为疫情困守在家的,仿佛度日如年。目前为止,虽然形势出现乐观变化,但目前的主旋律肯定还是严防死守。

  在14亿人自我隔离,自觉停止一切社交聚会和公共娱乐活动的时刻,陡然间,我们每个人都多出来大把时间,以往需要耗费我们大量时间的外界要求几乎没有了,我们不用到校上学,甚至不用去办公室,同时也不必为维护工作关系或人际关系而花费社交时间。但要命的是,多出来的大把时间无法存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自然流逝,于是在我们的心理现实中,时间就变慢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人们的时间知觉出现了错觉。

  所谓时间知觉是指一个人对时间的流逝或对事件持续时间的感知的主观经验,在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环境中会有显著差异。

  “时间知觉”反映的是人在时间感上的相对性。虽然时间是客观的,但是人对时间的感觉却是主观的,有时感觉“光阴似箭”,有时却是“度日如年”。而今天中国人面临的最大时间知觉偏差就表现在“等待时间知觉”上,即当前中国人在等待疫情结束过程中,对时间长度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

  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中。如果有人非常确定地告诉我们,2020年的某月某日某时,生活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那么这种可预期的等待就能够缓解大家的焦虑和不安。但事实是,现在谁也无法作出这样的预言。于是绝大多数人在“等待时间知觉”上发生了错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慢得让人无法忍受,慢得让人无处藏身,是慢本身让人感觉:度日如年。

  当等待的时间确定时,人们通常可以有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当等待时间不确定时,人往往就会丧失控制感,就会产生时间知觉上的错觉。

  研究表明,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三点。一是外在环境,二是等待时间的确定性,还有等待过程中的“时间填充物”。而主观因素则主要包括人的情绪与性格特点。

  从客观因素看,疫情仍然没有出现明确的拐点,时间上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是:可以在安排时间填充物上发挥我们的自由意志。

  所谓“时间填充物(time fillers)”是指我们在某个单元时间中所安排的活动,比如阅读、写作、游戏、做家务、做工作、朗诵、画画、唱歌、跳舞等等。目前为了让居家隔离的中国人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时间填充物,很多大网站开放了免费电影电视,也有的网站提供很多能够帮大家放松心情的视频。

  研究表明,时间填充物通过娱乐或忙碌,把等待时间转化为体验的时间,从而让人们感觉到的时间变短。此外,时间填充物吸引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也会缩短其时间知觉。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一定知道自己平时做什么,会产生时间飞逝的感觉,只要那个活动是安全的,你就去做,然后刷新自己的时间知觉。

  说到影响时间知觉的内因,目前有关的脑科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情绪在扭曲时间知觉上所产生的作用。

  一个好消息是:研究表明,时间知觉是可塑的。我们可以如上所说,通过丰富我们的时间填充物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善我们等待时的时间知觉,

  喜欢看书的就多看书,喜欢追剧的就去追剧,平时来不及做饭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大秀厨艺。不论做什么,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室内活动就可以。

  此外,时间虽然不可以存储,但是却可以“挪用”。回忆一下疫情发生前你多次想过的“等有时间就做”的那些事,其中一定有适合室内和现在做的事。如果你现在就去做,那么不仅了却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的“等待时间知觉”变得相对客观。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胡亚秋
标签时尚    
0

度日如年吗?找个“时间填充物”

时间:2020-02-28 16:33: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作为成年人,我们一定知道自己平时做什么,会产生时间飞逝的感觉,只要那个活动是安全的,你就去做,然后刷新自己的时间知觉。

  ----------------------------

  每天在家数日子,期盼低迷的时期赶快过去,光明的一天赶紧到来——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国人正体验着的心境。因为疫情困守在家的,仿佛度日如年。目前为止,虽然形势出现乐观变化,但目前的主旋律肯定还是严防死守。

  在14亿人自我隔离,自觉停止一切社交聚会和公共娱乐活动的时刻,陡然间,我们每个人都多出来大把时间,以往需要耗费我们大量时间的外界要求几乎没有了,我们不用到校上学,甚至不用去办公室,同时也不必为维护工作关系或人际关系而花费社交时间。但要命的是,多出来的大把时间无法存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自然流逝,于是在我们的心理现实中,时间就变慢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人们的时间知觉出现了错觉。

  所谓时间知觉是指一个人对时间的流逝或对事件持续时间的感知的主观经验,在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环境中会有显著差异。

  “时间知觉”反映的是人在时间感上的相对性。虽然时间是客观的,但是人对时间的感觉却是主观的,有时感觉“光阴似箭”,有时却是“度日如年”。而今天中国人面临的最大时间知觉偏差就表现在“等待时间知觉”上,即当前中国人在等待疫情结束过程中,对时间长度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

  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中。如果有人非常确定地告诉我们,2020年的某月某日某时,生活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那么这种可预期的等待就能够缓解大家的焦虑和不安。但事实是,现在谁也无法作出这样的预言。于是绝大多数人在“等待时间知觉”上发生了错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慢得让人无法忍受,慢得让人无处藏身,是慢本身让人感觉:度日如年。

  当等待的时间确定时,人们通常可以有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当等待时间不确定时,人往往就会丧失控制感,就会产生时间知觉上的错觉。

  研究表明,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三点。一是外在环境,二是等待时间的确定性,还有等待过程中的“时间填充物”。而主观因素则主要包括人的情绪与性格特点。

  从客观因素看,疫情仍然没有出现明确的拐点,时间上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是:可以在安排时间填充物上发挥我们的自由意志。

  所谓“时间填充物(time fillers)”是指我们在某个单元时间中所安排的活动,比如阅读、写作、游戏、做家务、做工作、朗诵、画画、唱歌、跳舞等等。目前为了让居家隔离的中国人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时间填充物,很多大网站开放了免费电影电视,也有的网站提供很多能够帮大家放松心情的视频。

  研究表明,时间填充物通过娱乐或忙碌,把等待时间转化为体验的时间,从而让人们感觉到的时间变短。此外,时间填充物吸引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也会缩短其时间知觉。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一定知道自己平时做什么,会产生时间飞逝的感觉,只要那个活动是安全的,你就去做,然后刷新自己的时间知觉。

  说到影响时间知觉的内因,目前有关的脑科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情绪在扭曲时间知觉上所产生的作用。

  一个好消息是:研究表明,时间知觉是可塑的。我们可以如上所说,通过丰富我们的时间填充物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善我们等待时的时间知觉,

  喜欢看书的就多看书,喜欢追剧的就去追剧,平时来不及做饭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大秀厨艺。不论做什么,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室内活动就可以。

  此外,时间虽然不可以存储,但是却可以“挪用”。回忆一下疫情发生前你多次想过的“等有时间就做”的那些事,其中一定有适合室内和现在做的事。如果你现在就去做,那么不仅了却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的“等待时间知觉”变得相对客观。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胡亚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