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时间:2021-11-14 14:29:29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吴鹏泉

    图为鄱阳湖上退捕渔民参与的江豚救护队。 吴鹏泉 摄

(小康中国)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中新网九江11月14日电 题: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记者 吴鹏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中国俗语在家住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范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昔日捕鱼者如今化身护渔人,虽仍然“逐水而居”,但却换了“饭碗”、变了“吃法”。

图为曹文平“洗脚上岸”后进入工业园区上班。 吴鹏泉 摄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素有“长江之肾”之称。千百年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不但成就了赣鄱大地“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哺育了湖区祖辈世代捕鱼为业的渔民。

范兴在十多岁时便跟着父亲一起出船打渔,练就了一身捕鱼的本领。“我以前捕到过40多斤重的鱼,禁捕前几年没见过那么大的鱼了。”范兴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为更好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渔业大省”江西2020年1月1日开始对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开启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全面禁捕意味着鄱阳湖渔民要放下船桨渔网,放弃世代传承的手艺和以船为家的生存方式,“洗脚上岸”另谋出路。

图为鄱阳湖湿地内候鸟翩翩起舞、觅食嬉戏。 吴鹏泉 摄

“没文化、年纪大,加上除了捕鱼没有其他技术,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刚得知禁捕消息时,在鄱阳湖畔生活了50余年的范兴心里很不是滋味。短暂彷徨后,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对鄱阳湖满怀依恋的他加入了护渔队。

“日常巡湖,清理非法网具,协助渔政执法人员打击非法捕捞。”站在巡逻船上,范兴的身份已发生了转变。虽然每月几千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比打渔时少,但他却表示理解,“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禁捕退捕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

“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涉及48个县市区,建档立卡退捕渔船2.14万艘、渔民6.82万人,是全长江流域退捕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退捕办公室主任、执法监督处处长谢连根看来,渔民的生计如何解决、禁捕水域如何执法监管、如何取得长效机制,是禁捕退捕工作需要思考和回答的三个问题。

举行专场招聘活动、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开发提供公益性岗位……事实上,同长江沿岸其他省份一样,江西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帮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记者了解到,江西回收退捕渔船3.78万艘,回收清理网具1629.76万公斤,6.82万名捕捞渔民全部“洗脚上岸”。该省还为6.3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帮助5.15万名退捕渔民实现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渔民就业率达100%。

中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笔下的“鄱阳湖上都昌县”,坐拥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面积,世代生活于此渔民们漂泊水上。

33岁的曹文平是江西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村民,他出生在渔船上,初中没毕业就弃学上船捕鱼。“当时听说不能捕鱼了,我挨个给在外面打工的亲朋好友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其实,告别‘水上漂’生活也挺好的,以前出船前都会看天气预报,遇到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为了能照顾女儿生活学习,曹文平上岸后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在政府的建议和帮助下,进入离家不远的工业园区上班,“现在每个月收入稳定,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冬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鄱阳湖,犹如满湖碎金,湿地内候鸟翩翩起舞、觅食嬉戏,湖面上江豚翻滚跳跃、逐浪而行,一幅“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态美景画卷缓缓展开。(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社会    
0
天下轶闻

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时间:2021-11-14 14:2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吴鹏泉

    图为鄱阳湖上退捕渔民参与的江豚救护队。 吴鹏泉 摄

(小康中国)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中新网九江11月14日电 题:鄱阳湖渔民“退出江湖”:退捕换“饭碗”“上岸”闯新路

记者 吴鹏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中国俗语在家住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范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昔日捕鱼者如今化身护渔人,虽仍然“逐水而居”,但却换了“饭碗”、变了“吃法”。

图为曹文平“洗脚上岸”后进入工业园区上班。 吴鹏泉 摄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素有“长江之肾”之称。千百年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不但成就了赣鄱大地“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哺育了湖区祖辈世代捕鱼为业的渔民。

范兴在十多岁时便跟着父亲一起出船打渔,练就了一身捕鱼的本领。“我以前捕到过40多斤重的鱼,禁捕前几年没见过那么大的鱼了。”范兴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为更好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渔业大省”江西2020年1月1日开始对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开启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

全面禁捕意味着鄱阳湖渔民要放下船桨渔网,放弃世代传承的手艺和以船为家的生存方式,“洗脚上岸”另谋出路。

图为鄱阳湖湿地内候鸟翩翩起舞、觅食嬉戏。 吴鹏泉 摄

“没文化、年纪大,加上除了捕鱼没有其他技术,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刚得知禁捕消息时,在鄱阳湖畔生活了50余年的范兴心里很不是滋味。短暂彷徨后,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对鄱阳湖满怀依恋的他加入了护渔队。

“日常巡湖,清理非法网具,协助渔政执法人员打击非法捕捞。”站在巡逻船上,范兴的身份已发生了转变。虽然每月几千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比打渔时少,但他却表示理解,“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禁捕退捕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

“江西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涉及48个县市区,建档立卡退捕渔船2.14万艘、渔民6.82万人,是全长江流域退捕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退捕办公室主任、执法监督处处长谢连根看来,渔民的生计如何解决、禁捕水域如何执法监管、如何取得长效机制,是禁捕退捕工作需要思考和回答的三个问题。

举行专场招聘活动、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开发提供公益性岗位……事实上,同长江沿岸其他省份一样,江西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帮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记者了解到,江西回收退捕渔船3.78万艘,回收清理网具1629.76万公斤,6.82万名捕捞渔民全部“洗脚上岸”。该省还为6.3万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帮助5.15万名退捕渔民实现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渔民就业率达100%。

中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笔下的“鄱阳湖上都昌县”,坐拥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面积,世代生活于此渔民们漂泊水上。

33岁的曹文平是江西都昌县周溪镇梅沙村村民,他出生在渔船上,初中没毕业就弃学上船捕鱼。“当时听说不能捕鱼了,我挨个给在外面打工的亲朋好友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其实,告别‘水上漂’生活也挺好的,以前出船前都会看天气预报,遇到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为了能照顾女儿生活学习,曹文平上岸后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在政府的建议和帮助下,进入离家不远的工业园区上班,“现在每个月收入稳定,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冬日的阳光温暖地洒在鄱阳湖,犹如满湖碎金,湿地内候鸟翩翩起舞、觅食嬉戏,湖面上江豚翻滚跳跃、逐浪而行,一幅“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态美景画卷缓缓展开。(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