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运河沿岸筑起“文化粮仓” 助力京津冀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11-13 19:41:39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徐婧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徐婧)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日前迎来了首支国际乐团。指挥大师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结束国家大剧院两场重量级音乐会后登台艺术中心音乐厅,先后带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奏响“文化粮仓”新地标。

北京艺术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当前正对各类设施及服务进行测试。中心设有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以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将在运营中融入运河元素,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艺术产品生态,打造文化艺术综合体验目的地。

dc3e1510de194004a321b8a68f898334_f44d30758a6926bbbc4616.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北京艺术中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其设计理念源自通州运河沿岸的古粮仓,被称为“文化粮仓”。剧院坐落在有着千年运河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传承与恢弘的历史回忆,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一隅,为户外音乐节、沉浸式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探索提供天然条件,开辟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空间。

中心三座独立的文化容器分别是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加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总座位数5700左右,体量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可以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通过五年发展,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其中涉外演出比例30%)、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

345be174730e8c93f7502c8d349074b7_f44d30758a6926bbbc4617.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明确由国家大剧院运营管理,与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发展格局。同年10月,北京艺术中心开工建设。伴随今年内北京艺术中心的正式运营,国家大剧院将以“一院三址”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北京艺术中心将秉承国家大剧院“高品质、高水准”的双高艺术标准,并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错位发展需求,融入运河元素、北京文化元素、京津冀地区文化元素,以“差异化”、“现代化”为运营定位,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艺术产品生态,打造文化艺术综合体验目的地,助力城市副中心以及京津冀地区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cea35d44686b8ca98a96f1a57007fa8c_f44d30758a6926bbbc4618.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悠悠千载,流淌着的大运河,串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地标,讲述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

本届活动在文化性、合作性、国际性、引领性、群众性等领域迈上新台阶,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邀请“五方合作机制”、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在文脉流动中共建、在经济流通中共赢、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进一步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影响力、传播力。(完)


责任编辑王嘉超
标签社会    
0
天下轶闻

运河沿岸筑起“文化粮仓” 助力京津冀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3-11-13 19:4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徐婧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徐婧)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日前迎来了首支国际乐团。指挥大师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结束国家大剧院两场重量级音乐会后登台艺术中心音乐厅,先后带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图画展览会》《火鸟》等,奏响“文化粮仓”新地标。

北京艺术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当前正对各类设施及服务进行测试。中心设有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以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将在运营中融入运河元素,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艺术产品生态,打造文化艺术综合体验目的地。

dc3e1510de194004a321b8a68f898334_f44d30758a6926bbbc4616.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北京艺术中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其设计理念源自通州运河沿岸的古粮仓,被称为“文化粮仓”。剧院坐落在有着千年运河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传承与恢弘的历史回忆,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一隅,为户外音乐节、沉浸式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探索提供天然条件,开辟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空间。

中心三座独立的文化容器分别是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加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总座位数5700左右,体量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可以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通过五年发展,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其中涉外演出比例30%)、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

345be174730e8c93f7502c8d349074b7_f44d30758a6926bbbc4617.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明确由国家大剧院运营管理,与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发展格局。同年10月,北京艺术中心开工建设。伴随今年内北京艺术中心的正式运营,国家大剧院将以“一院三址”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北京艺术中心将秉承国家大剧院“高品质、高水准”的双高艺术标准,并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错位发展需求,融入运河元素、北京文化元素、京津冀地区文化元素,以“差异化”、“现代化”为运营定位,构建现代、多元、开放、创新的艺术产品生态,打造文化艺术综合体验目的地,助力城市副中心以及京津冀地区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cea35d44686b8ca98a96f1a57007fa8c_f44d30758a6926bbbc4618.jpg

 傍晚时分的北京艺术中心 。 记者 杨可佳 摄

悠悠千载,流淌着的大运河,串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地标,讲述生生不息的运河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

本届活动在文化性、合作性、国际性、引领性、群众性等领域迈上新台阶,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邀请“五方合作机制”、天津、河北等多方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在文脉流动中共建、在经济流通中共赢、在生活方式流行下共享,进一步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影响力、传播力。(完)


责任编辑:王嘉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