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春前草”与“秋墨菊”——纪念甬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广仁

时间:2022-03-23 12:52:4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王蕾

作者:王蕾(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管雅婷(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3月7日,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的周广仁,走完了她93年的音乐人生。

周广仁的祖父周宗良是上海国际救济会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宁波籍著名“中国颜料大王”。周广仁的名字就是祖父给她选定的。“广仁”有“广仁大德”之意,饱含着祖父对她的殷殷期待。

时光流转九十余载,周广仁用她一生的坚持奋斗,开辟了新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劳诠释了这个沉甸甸的名字。

1938年,当年仅十岁的周广仁第一次按下黑白的琴键时,袅袅的琴音就与她的人生紧密相连。

1951年3月,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演奏家,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向外国系统介绍中国钢琴作品的钢琴家;1995年,担任《钢琴艺术》杂志主编,这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份以钢琴表演和教育教学为主、倡导钢琴艺术传播与教学的刊物。

周广仁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钢琴演奏、教育事业做贡献,曾有国外的亲友想要挽留其在国外定居生活,她毅然回绝:“我的事业在中国”。

从1938年正式开始接触钢琴,到跟随丁善德先生学习钢琴演奏,直到在1943年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成立六周年的庆典音乐会上演奏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时,周广仁都不曾拥有过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但这没有阻挡她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哪怕父亲为了让其以德语为主业、钢琴为辅修而断了其学费,周广仁仍然没有放弃她所钟爱的钢琴事业。

时年16岁的周广仁为了支付跟随梅·帕契学习所需的20美元上课费用,骑着她的自行车走街串巷教授钢琴。要知道,当时她给20个学生授课所获取的学费,才够支付帕契先生一节课的费用。她就这样白天教课晚上练琴。日复一日,周广仁的钢琴教学水平开始受到人们的肯定。找她学钢琴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周广仁的钢琴教学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凡是跟着她学钢琴的孩子,也能以弹钢琴为乐事。

艰苦的学习条件不仅磨砺了周广仁的心智,更为其今后在钢琴教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埋下了伏笔。在周广仁为是否出国留学深造而犹豫不决时,音乐家贺绿汀对她说:“留下来吧,祖国需要你。”贺绿汀把没有在音乐学院学习经历的她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专业教师,并分配给她6名学生。

“春前草”“秋墨菊”,这是周广仁的学生对其坚韧不拔的教育研究钻研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是在钢琴演奏上,还是钢琴教育上,周广仁都有着坚定顽强的意志力。

1951年3月,周广仁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与马思聪、喻宜萱、郭兰英等受邀参加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周广仁演奏了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和《鼓舞》(马思聪曲),向世界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的新成果。随后,周广仁跟随中国青年文工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周广仁演奏的《牧童短笛》在钢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这次出访带给周广仁最大的收获是思想的提升与灵魂的震撼,她说:“我出生在德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曾经是一个‘假洋鬼子’,这次经历激发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1982年,一场意外险些断送了周广仁钟爱的钢琴演奏、教育事业。需要搬走的旧钢琴衔接处的楔子突然断裂,导致整架钢琴重重地砸向了周广仁作为演奏者堪比生命的手指,造成周广仁右手的中指、小指两根手指粉碎性骨折,无名指从指甲根处被砸断。周广仁没有向命运低头,为了恢复手指的运动能力和指尖知觉,周广仁顶着指尖剧烈的疼痛和强烈的不适感开启了复健之路。终于在第二年以55岁的高龄再次登上舞台。用自己的意志为学生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节人生哲学课。

周广仁致力于推进钢琴音乐中国化,钻研推广结合了自己丰富演奏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手指学派演奏法”和“重量演奏法”。在她看来,钢琴教育普及的核心在于音乐审美,在此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反应力、持久力和精确度。学钢琴不是为了攀比或赶时髦,而是为了培养拥有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才。“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学习钢琴、学习音乐的机会。因为这并不只是为了日后从中选拔专业人才,也不只是要学生掌握演奏技能,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学习,培养起对音乐的持久爱好。”

在教学中,周广仁既重视对学生演奏水平的磨炼,也重视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知识和基本钢琴演奏理论的教授,要求“钢琴老师应从七个方面给学生打基础”。为此,周广仁专门编写了《钢琴演奏基础训练》《周广仁钢琴手指基本练习》,组织编译了美国赫尔契伯格的《趣味钢琴技巧》等钢琴教学著作,使80年代重新起步的中国钢琴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并创建其规范化、体系化的钢琴教学体系。

周广仁主张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打造“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定制课堂,重视钢琴学习中学生的生理动作教学和心理情感辅导,重视音乐的美学处理,强调音色感、曲调感、复调感、和声感、风格感的“五感”音乐演奏体验,推崇钢琴音乐演奏“美声”化。

在担任《钢琴艺术》杂志主编时,她鼓励钢琴教师搞创作,做研究,希望他们在钢琴教学上推陈出新、拓宽视野。她还亲自给作者和读者写信,就文章中的一些话题进行交流。正如周广仁所言:“演奏音乐作品,需要我们对它有独立的理解。你的知识和思想储备越多,就会越有利。”

2003年4月11日,周广仁应邀到访故乡宁波,举办钢琴演奏讲座和大师班,并在《钢琴艺术》上以《宁波钢琴教学水平是如何提高的》为题,详细地分析了宁波钢琴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为宁波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在宁波成立,已85岁高龄的周广仁动情地说:“宁波是我永远的故乡。虽然我出生于德国,但自从1933年回国后,我经常回宁波。有一段时间,每年都回祖宅过年,所以在我印象里,故乡就是过年的味道。我这一生致力于推广钢琴教育,这次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在宁波揭幕,可以说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

周广仁用她的一生践行了自己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的职责,广者“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仁者“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周广仁对自己姓名最生动的解读,也是对“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的最好诠释。周广仁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所付出的毕生心力,必将在中国钢琴艺术史上长久地绽放异彩。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3日 16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文娱    
0

“春前草”与“秋墨菊”——纪念甬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广仁

时间:2022-03-23 12:52:4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蕾

作者:王蕾(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管雅婷(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3月7日,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的周广仁,走完了她93年的音乐人生。

周广仁的祖父周宗良是上海国际救济会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宁波籍著名“中国颜料大王”。周广仁的名字就是祖父给她选定的。“广仁”有“广仁大德”之意,饱含着祖父对她的殷殷期待。

时光流转九十余载,周广仁用她一生的坚持奋斗,开辟了新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劳诠释了这个沉甸甸的名字。

1938年,当年仅十岁的周广仁第一次按下黑白的琴键时,袅袅的琴音就与她的人生紧密相连。

1951年3月,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钢琴比赛中获奖,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演奏家,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向外国系统介绍中国钢琴作品的钢琴家;1995年,担任《钢琴艺术》杂志主编,这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份以钢琴表演和教育教学为主、倡导钢琴艺术传播与教学的刊物。

周广仁的一生都在为中国钢琴演奏、教育事业做贡献,曾有国外的亲友想要挽留其在国外定居生活,她毅然回绝:“我的事业在中国”。

从1938年正式开始接触钢琴,到跟随丁善德先生学习钢琴演奏,直到在1943年私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成立六周年的庆典音乐会上演奏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时,周广仁都不曾拥有过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但这没有阻挡她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哪怕父亲为了让其以德语为主业、钢琴为辅修而断了其学费,周广仁仍然没有放弃她所钟爱的钢琴事业。

时年16岁的周广仁为了支付跟随梅·帕契学习所需的20美元上课费用,骑着她的自行车走街串巷教授钢琴。要知道,当时她给20个学生授课所获取的学费,才够支付帕契先生一节课的费用。她就这样白天教课晚上练琴。日复一日,周广仁的钢琴教学水平开始受到人们的肯定。找她学钢琴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周广仁的钢琴教学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凡是跟着她学钢琴的孩子,也能以弹钢琴为乐事。

艰苦的学习条件不仅磨砺了周广仁的心智,更为其今后在钢琴教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埋下了伏笔。在周广仁为是否出国留学深造而犹豫不决时,音乐家贺绿汀对她说:“留下来吧,祖国需要你。”贺绿汀把没有在音乐学院学习经历的她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专业教师,并分配给她6名学生。

“春前草”“秋墨菊”,这是周广仁的学生对其坚韧不拔的教育研究钻研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是在钢琴演奏上,还是钢琴教育上,周广仁都有着坚定顽强的意志力。

1951年3月,周广仁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与马思聪、喻宜萱、郭兰英等受邀参加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周广仁演奏了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和《鼓舞》(马思聪曲),向世界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的新成果。随后,周广仁跟随中国青年文工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周广仁演奏的《牧童短笛》在钢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这次出访带给周广仁最大的收获是思想的提升与灵魂的震撼,她说:“我出生在德国,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曾经是一个‘假洋鬼子’,这次经历激发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1982年,一场意外险些断送了周广仁钟爱的钢琴演奏、教育事业。需要搬走的旧钢琴衔接处的楔子突然断裂,导致整架钢琴重重地砸向了周广仁作为演奏者堪比生命的手指,造成周广仁右手的中指、小指两根手指粉碎性骨折,无名指从指甲根处被砸断。周广仁没有向命运低头,为了恢复手指的运动能力和指尖知觉,周广仁顶着指尖剧烈的疼痛和强烈的不适感开启了复健之路。终于在第二年以55岁的高龄再次登上舞台。用自己的意志为学生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节人生哲学课。

周广仁致力于推进钢琴音乐中国化,钻研推广结合了自己丰富演奏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手指学派演奏法”和“重量演奏法”。在她看来,钢琴教育普及的核心在于音乐审美,在此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反应力、持久力和精确度。学钢琴不是为了攀比或赶时髦,而是为了培养拥有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才。“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学习钢琴、学习音乐的机会。因为这并不只是为了日后从中选拔专业人才,也不只是要学生掌握演奏技能,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学习,培养起对音乐的持久爱好。”

在教学中,周广仁既重视对学生演奏水平的磨炼,也重视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知识和基本钢琴演奏理论的教授,要求“钢琴老师应从七个方面给学生打基础”。为此,周广仁专门编写了《钢琴演奏基础训练》《周广仁钢琴手指基本练习》,组织编译了美国赫尔契伯格的《趣味钢琴技巧》等钢琴教学著作,使80年代重新起步的中国钢琴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并创建其规范化、体系化的钢琴教学体系。

周广仁主张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打造“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定制课堂,重视钢琴学习中学生的生理动作教学和心理情感辅导,重视音乐的美学处理,强调音色感、曲调感、复调感、和声感、风格感的“五感”音乐演奏体验,推崇钢琴音乐演奏“美声”化。

在担任《钢琴艺术》杂志主编时,她鼓励钢琴教师搞创作,做研究,希望他们在钢琴教学上推陈出新、拓宽视野。她还亲自给作者和读者写信,就文章中的一些话题进行交流。正如周广仁所言:“演奏音乐作品,需要我们对它有独立的理解。你的知识和思想储备越多,就会越有利。”

2003年4月11日,周广仁应邀到访故乡宁波,举办钢琴演奏讲座和大师班,并在《钢琴艺术》上以《宁波钢琴教学水平是如何提高的》为题,详细地分析了宁波钢琴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为宁波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在宁波成立,已85岁高龄的周广仁动情地说:“宁波是我永远的故乡。虽然我出生于德国,但自从1933年回国后,我经常回宁波。有一段时间,每年都回祖宅过年,所以在我印象里,故乡就是过年的味道。我这一生致力于推广钢琴教育,这次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在宁波揭幕,可以说完成了我多年的心愿。”

周广仁用她的一生践行了自己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的职责,广者“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仁者“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周广仁对自己姓名最生动的解读,也是对“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的最好诠释。周广仁为中国钢琴教育事业所付出的毕生心力,必将在中国钢琴艺术史上长久地绽放异彩。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3日 16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