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献给舞台 把经典留给观众
他所留下的精神养分,将滋养一代代的戏剧人!
在运河边寻访曹雪芹遗迹
据文献记载,曹雪芹家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曾有田地和当铺。1992年,曹雪芹墓葬石刻也正是在张家湾出土。在近年正式开园的张家湾公园内,设有一处“曹石印记”景点,大量的景墙、漏窗通过诗词和镂雕娓娓道来文学巨匠曹雪芹与张家湾以及大运河的故事。
(中国这十年·同心)古丽米娜:乘风破浪的舞者
古丽米娜在节目中展示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舞蹈,也尝试了双人现代舞,以超凡脱俗的舞技征服了导师和观众,摘得年度总冠军。
杭盖乐队:当蒙古民歌遇上摇滚乐
《中国新闻》报记者走进杭盖乐队创始人、队长伊立奇家中,听他讲述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以爱之名》:给万物写信
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以爱之名给喜欢的事物写信。她写秋风,写流云,写童年,写乡野,写喜欢的书与作者,也写心爱的美食与故乡的味道。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正在改变
刘亮程在文坛留名,源于1998年出版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杜牧的房产
杜牧是杜佑的孙子。
刘先琴:1000年了,杜甫依然用1000首诗歌和百姓对话
被业界誉为“跨界专家”的刘先琴,不仅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
农民,是大地的雕塑家和魔术师(创作谈)
《天露湾》,是我的一部家乡书,是一个关于故乡和土地的故事。
谢冕:一生愿作诗歌的义工
文学的爱好与写作是多元的,应尊重各种写作、各种流派、各种主义,只要是对文学做出了贡献的,都应尊重,不能固守一隅。
焦循学术的开拓与创新
聚焦焦循,展现其精审宏富的著述世界。
830年前,杨万里的“春牛首”之旅
830多年前,杨万里到南京任职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管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
冯骥才——莫道桑榆晚 提笔再出发
60岁时,他画了一幅画,大笔横扫中,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从面前奔腾而过,在波涛汹涌的江心,一只小舟逆水而行。
“矿工诗人”陈年喜:炸裂后的一地霜白
陈年喜把自己的写作定义为“非虚构”,只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那些在诗里活了一遍的人,又重新在散文里活了一遍。
“春前草”与“秋墨菊”——纪念甬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广仁
时光流转九十余载,周广仁用她一生的坚持奋斗,开辟了新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劳诠释了这个沉甸甸的名字。
贝多芬的“自传”
聆听贝多芬、弹奏贝多芬,因而成为一种人生的历练。
小词微言 一本万殊
先生向来极爱诗词。在她看来,诗有诗的格调,词有词的境界。小词亦可大雅。小词起初写的,都是美女与爱情,可就是美女跟爱情,也可以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修养与境界的层次。
甘肃青年作家书写《丝路花雨》诞生故事致敬经典舞剧
历时十载,兰州青年作家陈晓斌艺海拾贝,自费几十万元收藏1700余件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相关珍贵资料,同时遍访该剧相关亲历者、接力者、传承者和已故开拓者的子女们,撰写完成的《丝路花雨·诞生》纪实文学专著于近日发行。
怒放的生命——左联三杰与他们的文学创作
他们的生命之花都曾怒放过,因此,那一抹绚烂总令人难忘。
猪肉价格连涨9周,回归10元以上,养殖户松了口气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浙江海盐“90后”新农人:书写“稻虾共养”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