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 坐观天地始肃,笑迎五谷丰登
“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立秋未能带走的炎炎暑气,将在处暑后逐渐散去。此时,烈日炎炎不再,霜气横秋未至,正是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好时节。
克勤克俭 古人家训、家书这样传承好家风
古人在家书中对晚辈的告诫与勉励,不仅是治家良方,更在代代传诵中警示世人,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导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时至今日,吾辈更要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珍惜“一粥一饭”和“半丝半缕”做起。
难得一见 四川叙永雨后惊现绝美双彩虹
彩虹是一种雨后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而双彩虹则是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两次反射后形成的特殊现象。
云雾笼罩金山岭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云雾翻滚,壮美如画。
迎秋、咬秋、晒秋……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
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
“十五的月亮十四圆”
当日是农历六月十四。天文专家表示,“十五的月亮十四圆”这种现象比较罕见。21世纪这100年中,这种情况仅会出现6次。
天津武清:湿地生态美
武清永定河故道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于2019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同时固化森林植被,改善生态景观,呈现出“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景象。
精美的阿里普兰服饰
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至今保留着独特的藏族服饰——普兰服饰。据了解,普兰服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精美、最独特的是妇女的“孔雀”服饰,一套重达20多公斤,装饰有黄金、白银、蜜蜡、珊瑚、绿松石等,堪称“穿在身上的千年历史”。
江苏免费培训就业困难人员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江苏各级人社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扩围、提标、保生活并重。
夕阳下的大力加湖
大力加湖位于“中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面积28.5平方公里,两岸地势低平,多湿地、草原,湖内水产丰富。夏日傍晚时分,渔民捕鱼归来,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宁夏贺兰:稻田画引客来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稻田画进入最佳观赏期,园内题材多样的稻田画成为一道别致的乡村景观。
山西乡村大戏回归: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民生期盼
太原市“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文化惠民演出启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之后,当地政府也在积极供给文化消费。
水果和蔬菜你洗对了吗
夏日,时令水果和新鲜蔬菜,从田间到桌上,成为舌尖上的一道道美味。随着健康卫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果蔬清洗剂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问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因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得到广泛认同。
铁岭:湿地荷花美
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湖湿地公园内成片的荷花竞相开放,游客乘船行进其中,美不胜收。
北京平谷:“疏整促”让废弃坑塘变身景观公园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平谷区东高村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环境净起来、生态绿起来、村庄美起来,全镇利用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建成微型生态景观公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颜值”。
关于抗震,古人有哪些妙招?
从发明地动仪到总结“震兆六端”,再到在建筑中使用榫卯结构,古人一直用自己的智慧与地震等自然灾害做着顽强的抗争。这些智慧和经验,将继续指引我们探索更科学的预警机制、研制更精密的设备,更好地守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青山绿水创造生态财富
随着“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实践日益增多。这些实践让我们确信,保护修复生态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生出了财富。蕴含于“绿水青山”之中的生态产品价值,正源源不断地为百姓带来无穷的财富。
湖南祁东:致富“黄花”分外香
盛夏时节,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黄花菜进入采收旺季,成片的黄花菜田里是菜农忙碌的身影。祁东黄花菜是湖南省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黄花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县共种植黄花菜16.5万亩,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湖南湘西、甘肃张掖获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始国之一,自2003年起,为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我国开始创建世界地质公园。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祁连山下“学霸民族”:肃南18年免费教育的“草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