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市联沟村兴产业拔穷根,让村民富起来—— “村里也能干成大事业”
眼下正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深入一座村庄,便能寻觅到中国脱贫奇迹的密码: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山大沟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山乡巨变,硕果累累,每一个平凡家庭的改变,都是村干部和村民用汗水一点一滴浇灌出来的。
秋粮收获接近八成,丰收已成定局—— 金秋季,粮食丰收有底气(倾听·关注粮食安全)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告别棚户区 过上新生活
住得起,还要住得好。抚顺市为24个早期棚改小区改造了供水、供热、燃气、电力、路面、排水管线等基础设施,还铺上崭新美观的方砖,车辆实现了按位停放,建起了绿地和健身广场。
新疆开都河畔醉金秋
金秋时节的新疆博湖县开都河畔秋意盎然、景色怡人,迎来最佳观赏季。蓝天、碧水、金色白杨、河边芦苇交相辉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居民和游客前来休闲赏秋,感受暖阳下的湖畔秋日美景。
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寻找烈士家属 铭记“最可爱的人”
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240万志愿军入朝参战,19万余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北京天文馆开启周六奇妙夜
看北京天文馆的镇馆之宝,听天文专家讲天文知识、在户外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和火星、自己动手制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馆将连续四周开启周六夜场参观,每周六17:30-21:00的夜场时段,大小观众可以提前预约购票,来参加和体验四大主题活动。
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满仓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其实,霜是地面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霜降杀百草”,植物也不复春夏的生机勃勃和此前的累累硕果,逐渐蒙上了一层寒意。
霜降节气到:哪些回忆温暖了你的童年?
在一年中,按照时间顺序,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对全国不少地方来说,霜降是寒气到来的日子,民谚有“霜降霜降,移花进房”。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田埂当舞台 老乡唱主角
如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湖南娄底的85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乡村文艺宣传队,发掘文艺能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村规民约等编排成节目,把老百姓生活中的故事搬上舞台。
“如花的时光,不会老!”——上影演员剧团为老艺术家过重阳
一年一度的中国农历重阳佳节即将到来,上影演员剧团的老艺术家们都盼着重阳团聚。
新华时评:百花齐放竞芬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从“有没有、缺不缺”迈向“好不好、精不精”。
脱贫攻坚 守望前行——在北京遇见美丽的黔东南
黔东南是苗、侗等民族的栖息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7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出绚丽的苗侗风情文艺之花。今天,我们在北京遇到了美丽的黔东南。
神农架:秋日猴趣
经过神农架国家公园动物保护人员的多年努力,加之当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神农架金丝猴数量已近1500只,种群数量增至11个。目前,神农架金丝猴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最少时候已增加一倍多。
宿迁衲田花海五彩斑斓 秋色美如画
宿迁市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衲田花海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象,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同一幅幅精美的油画,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摄影 仲崇亮)
“艺术乡建”,为美好生活添彩(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精神层面而言,艺术如同激励者,能够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从物质层面而言,艺术如同创造者,不同艺术手段与不同产业融合,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吃不了兜着走!漫画倡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双节前夕,全国多位漫画家“漫笔倡节约”,呼吁大家践行节约精神、响应“光盘”行动,这些漫画作品就像一块块镜子,让我们照照自己今天“节约”了吗?
寒露秋意浓:饮菊登高赏红叶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今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代表着深秋正式登场。此后,天气将一日冷过一日,凝露成霜,冬天的脚步也不远了。
浙江余姚:爱在中秋 情暖夕阳
9月27日,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 当日,浙江省余姚市大城小爱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来到临山镇敬老院,开展“爱在中秋 情暖夕阳”主题活动,为生日在中秋、国庆期间的老人们祝寿。
金秋时节 可可托海美景如画
金秋时节,位于新疆富蕴县的国家5A级景区可可托海格外美丽。
彩虹下的村庄
天山深处,许多牧民世世代代迁徙游牧,居无定所,生活贫困。随着当地脱贫攻坚事业的推进,集中放牧、现代化养殖、外出务工……牧民逐步实现多元化就业,天山深处的村庄迎来绚丽彩虹。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祁连山下“学霸民族”:肃南18年免费教育的“草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