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首演
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服装,舞美及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广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环境,也与剧情和音乐相得益彰。黄文秀牺牲时的场景以与父亲隔空对话的形式展现,舞台呈现的山洪爆发场面令人揪心,抒发内心的深情唱段也感人至深。
《花一样开放》舞出苗乡脱贫致富新风情
中央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11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举行了首演,首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13日。
舞剧《努力餐》入围荷花奖终评作品——包纳天府生活百态,酣畅呈献成都味道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杯”终评作品公布,其中,这部来由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演的舞剧《努力餐》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甘肃碌曲:草原锅庄欢乐起舞
当日,2020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夏泽滩草原上举行。开幕式上,三千余名身着节日盛装的演员和当地群众在草原上起舞,雨后初晴的草原上充满欢声笑语。
胡旋舞石刻墓门:记录了一段很炫的舞蹈
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是西域的一种民间舞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盛行于唐。
翩跹起舞“善妙之地”——记西藏芒康县一场弦子舞盛会
弦子舞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据考证起源于唐朝时期,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弦子舞也在与内地各民族不断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得到了融合发展,其中以芒康弦子舞最具名气。
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复演
主创代表以“创作分享+剧场观演“的新颖形式,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
非洲“四兄弟”劲舞长春:热爱中国 传播非洲艺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兄弟”已有近半年时间未做线下演出了。因此,他们将表演转移到了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了不少作品,很受中国网友喜爱。
上芭《天鹅湖》复演
当晚,在演出停摆近五个月后,上海大剧院上演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由此拉开新冠疫情后的复演序幕。此次复演,上海大剧院售票划定不超过30%的上座“红线”,确保观众间隔就座;同时启用人员进出管理系统,用作观演人员的信息核验。
吴地“白纻舞”的嬗变
纵观“白纻舞”的嬗变历程,有辉煌璀璨,也有扭曲变形,但历史浪潮总是能汰去腐朽,留下精华,其优秀的艺术基因突破乐舞本身,融入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和文学之中,在今天的中国古典诗词、戏曲、古典舞蹈等艺术形式中都能看到她的踪影。
帕米尔高原上“流动的文化盛宴”
演出内容既有塔吉克族鹰舞、民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还有关于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等形式活泼的节目,有时,还会穿插知识问答。
藏族传统歌舞乐《金顶梵音-拉卜楞》恢复公演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由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艺术团联合创排的大型藏族传统歌舞乐《金顶梵音-拉卜楞》在夏河县恢复公演,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加快复苏。
中芭再起舞
中国舞协:以舞抗疫在行动
疫情期间,在中国舞协号召下,他们制作推送抗疫舞蹈视频,发起“慕课计划”,进行抗疫主题舞蹈创作,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信心和力量。
“热闹景象又回来啦”——新疆大巴扎景区周末见闻
琳琅满目的商品、载歌载舞的人群、鲜艳夺目的国旗……随着天气变暖,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周末的新疆大巴扎以日均2.4万游客量重现往日的热闹与繁荣。
伦敦大学孔院师生以舞战“疫”
芦溪缩龙
芦溪古城独角缩龙是江西省萍乡市的传统民俗舞蹈,舞蹈使用的缩龙形体庞大,龙长39米,分为11节,龙头重50公斤,头顶有一独角(故又称独角龙)。
上海芭蕾舞团排练新作致敬“逆行者”
原创舞剧《孟小冬》:岁月从不负“冬皇”
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项目,原创舞剧《孟小冬》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吴蓓导演、编剧并担任总编导,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上演。
时空相隔55载,一文一武两支队伍谱写文化共建篇章
“一方是草原‘红色轻骑兵’,一方是‘大漠铁骑’,一文一武搞文化共建,珠联璧合,异彩纷呈!”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收官
中国民族音乐团体安达组合多伦多上演“草原摇滚之夜”
重庆南岸:舞者同跳广场舞 展现群众文化新活力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台北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