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整理老戏谱、创排新剧目,国家级非遗迷糊戏——传统戏曲绽放新光彩

时间:2023-04-14 08:24:0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蒋云龙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里,二胡、板胡、笛子等的音调高低错落,演员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身着戏服,登台演唱。咿咿呀呀的戏腔时高时低,洋溢着浓浓的陕西方言味道。

这就是国家级非遗迷糊戏。迷糊戏原称“眉户”,是陕西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传入新疆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戏曲剧种,被称为迷糊戏。

舞台上,旦角演员蒋红清尤其出彩,身段、唱腔都很专业。当问起啥时候入行,蒋红清笑了:“我没专业学过。因为喜欢,这几年才开始接触。”蒋红清说,迷糊戏的曲调十分好听。自己听着听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有了上台演出的冲动。

老生演员是66岁的狄光照,也是迷糊戏的传承人。“迷糊戏跟别的戏不太一样。一方面,它来源于乡土,是老百姓排解乡愁、自娱自乐的小调,大家都能唱。鼎盛时期这里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狄光照说,“另一方面,想要唱好又很难,它的音调高低起伏,大量运用装饰音,而这也正是迷糊戏好听的原因。”

100多年前,迷糊戏在新疆伊犁、昌吉和南疆部分地区出现。兴盛时,城乡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唱迷糊戏、听迷糊戏。时光流转,迷糊戏一度衰落。2007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组织力量对迷糊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2008年6月,眉户(迷糊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在我们手里。”当地迷糊戏剧团负责人高飞元说,他们找到很多过去的戏曲磁带,一点一点听写出传统戏谱,整理成文,还编写了许多展现当代幸福生活的新戏,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个由爱好者们组成的剧团,每周都会到学校给孩子们演出教学,“会唱会听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还有10多个孩子主动要求学习这门非遗。”高飞元说,剧团成员坚持每周排练3次,还会到基层义务演出。

“每次演出,台下观众都坐得满满当当。”蒋红清说,迷糊戏,生命力强着呢。(记者 蒋云龙)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3日第12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非遗    
0

整理老戏谱、创排新剧目,国家级非遗迷糊戏——传统戏曲绽放新光彩

时间:2023-04-14 08:24: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蒋云龙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里,二胡、板胡、笛子等的音调高低错落,演员脸上涂着厚厚的油彩,身着戏服,登台演唱。咿咿呀呀的戏腔时高时低,洋溢着浓浓的陕西方言味道。

这就是国家级非遗迷糊戏。迷糊戏原称“眉户”,是陕西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传入新疆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戏曲剧种,被称为迷糊戏。

舞台上,旦角演员蒋红清尤其出彩,身段、唱腔都很专业。当问起啥时候入行,蒋红清笑了:“我没专业学过。因为喜欢,这几年才开始接触。”蒋红清说,迷糊戏的曲调十分好听。自己听着听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有了上台演出的冲动。

老生演员是66岁的狄光照,也是迷糊戏的传承人。“迷糊戏跟别的戏不太一样。一方面,它来源于乡土,是老百姓排解乡愁、自娱自乐的小调,大家都能唱。鼎盛时期这里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狄光照说,“另一方面,想要唱好又很难,它的音调高低起伏,大量运用装饰音,而这也正是迷糊戏好听的原因。”

100多年前,迷糊戏在新疆伊犁、昌吉和南疆部分地区出现。兴盛时,城乡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唱迷糊戏、听迷糊戏。时光流转,迷糊戏一度衰落。2007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组织力量对迷糊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2008年6月,眉户(迷糊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在我们手里。”当地迷糊戏剧团负责人高飞元说,他们找到很多过去的戏曲磁带,一点一点听写出传统戏谱,整理成文,还编写了许多展现当代幸福生活的新戏,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个由爱好者们组成的剧团,每周都会到学校给孩子们演出教学,“会唱会听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还有10多个孩子主动要求学习这门非遗。”高飞元说,剧团成员坚持每周排练3次,还会到基层义务演出。

“每次演出,台下观众都坐得满满当当。”蒋红清说,迷糊戏,生命力强着呢。(记者 蒋云龙)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13日第12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