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在江西开展
“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展品涵盖碑刻、书法、古籍、拓本等150余件。
《冬奥瑞琮》 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盛会,必将成为展现民族精神和力量的重要舞台。特许商品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展现北京冬奥及时代发展的精神风貌。
2021两岸非遗“云”交流活动在福建漳州举行
两岸非遗传承人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再续两岸文化情缘,多名在闽台农、台商现场观看,多平台直播也吸引了两岸网友线上观看。
早期的飞天长啥样?甘肃发现一幅完整北凉飞天壁画
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峡皮影“守艺人”的“喜”与“忧”
千百年来,三峡皮影随着历史更迭,内容不断丰富,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
万里长城今何在?探访宁夏盐池古长城遗址
宁夏长城以其建造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
陕西咸阳出土国内最早金铜佛像
今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成任村东南发掘了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在编号为M3015的墓室内出土了两尊东汉晚期金铜佛像。
浙江首个宋韵文化主题平台上线 汇集杭州81处宋代文物遗址
为深入挖掘浙江杭州宋韵文化资源价值和内涵,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12月10日,“宋韵迹忆”主题全媒体传播平台在杭州正式上线。
《格萨尔》说唱本二〇二〇年搜集整理丛书问世
2006年,中国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文水长拳传人苦练拳法50余年:传统武术难寻弟子
文水长拳,又称“左家拳”“左家长拳”,是北方武术拳种的一种,因此拳种创始于清朝著名镖师左昌德而定名,迄今为止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让非遗“飞”起来——宁安满族刺绣焕发时代生机
宁安满族刺绣(简称“宁安满绣”)因诞生于满族聚集区宁安市及流人文化代表地宁安市宁古塔而得名。
锦上芳华——金文云锦艺术特展在沪举办
此次展览为期10天,展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传承人金文大师的云锦代表作品40余件,从“锦中瑞意”、“锦上御色”、“锦里知时”三个维度展示南京云锦的经典纹饰和文化内涵,讲述当代云锦的艺术突破与时代活力。
颜真卿《祭侄文稿》:三百字泣血文稿仅七次蘸墨
《祭侄文稿》是一篇椎心泣血的文稿,文字包含着一些极度悲痛的东西,假如我们的知觉系统还没有变得迟钝,那么它的字字句句,都会刺痛我们的心脏。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开启“调休模式”
1983年,“铜奔马”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河北涿州古村现明代碑刻 载有佛教东传内容
文物部门在该市松林店镇张沉村发现两通明代嘉靖年间碑刻,其中一通碑刻详细记载了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及在明朝时期的发展内容等。
国图珍藏《山海经》善本“活”起来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30日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暨开班典礼于27日在阿坝州理县举行。
莫奈《睡莲池与玫瑰》在中国拍出1.541亿元
克劳德·莫奈博物馆级“睡莲”系列作品《睡莲池与玫瑰》28日晚在中国拍卖场上拍出1.541亿元(人民币,下同)。
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现世界最早茶叶遗存
正式公布山东济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叶遗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
(上合天津峰会)古韵新声:“上合时间”里的津门非遗
(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搏克:摔跤之力在腰,决胜之智在心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