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9%
目前宁夏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达到99%。
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前11个月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11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9.73元,同比高2.7%。粮食价格属于温和上涨。
张兴海荣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
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荣获先进个人荣誉,并参加在重庆视频分会场的表彰仪式,重庆只有3人获此殊荣。
“国宝鸭”飞临大别山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我国发现31个兰科植物新品种及12个新记录种
我国是世界兰科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记载兰科植物共181属174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兰科植物占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总数的1/4。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在我国开发栽培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
“零碳”供暖咋实现
11月9日,核能供暖在山东海阳率先实现“全城覆盖”,核能供热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河北唐山“吞海解渴” 海水淡化为工业生产“补水”
拥有约2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80公里海岸线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发展沿海经济的主要区域,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近年来,随着多家高耗水企业入驻,海水淡化项目也接连在此落地。
高原湿地的“客人”
唐嘎乡位于拉萨市达孜区东北部,这里每年冬季都会迎来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候鸟。
逐梦新时代 奋斗正青春——记2021年“最美大学生”
刘宸、刘耀东、杨倩、宋哲、张建、阿卜拉江·伊马木、周杰、周锦宇、黄君婷、梁荣浩等10名在校大学生被评为2021年“最美大学生”。
中国首部《格萨尔神话研究》专著出版发行
《格萨尔神话研究》由完玛加著作,目前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中国首部《格萨尔神话研究》专著出版发行。
“入世”二十年,我们这样走过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为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候鸟南归鄱阳湖
入冬以来,大批候鸟陆续飞抵江西鄱阳湖湿地休养生息。位于鄱阳湖畔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管理处的五星白鹤保护小区里,白鹤、天鹅、鹭鸟等各种候鸟飞翔、觅食,成为鄱阳湖区一道特别的风景。
《中国古都和文化》:览历朝古都悠悠
古都研究,是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古都学”。
甘肃甘南:昔日农牧村庄摇身一变成藏家驿站
如今甘南州共有旅游专业村167个,近年来,凭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甘南州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首选地,“旅游经济”应运而生,有许多像力赛村一样的农牧小村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需日照和大量土地的单细胞蛋白饲料来了!
利用沼液氨氮生产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利用途径和技术路线,可以将高浓度氨氮的沼液转化为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供养殖使用。在避免二次污染的同时,实现沼液氨氮的高值生物转化利用。
一大批新资源被发现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获阶段性成效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
暖心!军医十年如一日为民众问诊千余人次
帮助就近村民,伊犁某部队医院发挥医疗资源优势,为民办实事暖心事,医院组织内科、骨科、普外科和心内科的科室专家及工作人员为村民进行健康咨询、测量血压和疾病诊治活动,把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搬”到村里。让村民足不出户看上专家,零距离感受党的温暖。
1166.1公斤 江西再生稻双季亩产创新高
专家组认为,再生稻模式具有“一种两收,四高四省”的优势,是农户乐于接受的好模式,再生稻“七字”丰产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机收再生稻头季碾压腋芽、再生季群体差异大、整精米率低等技术难题,值得大面积示范推广。
“重庆造”首批氢能重卡在鄂尔多斯投运 氢能源汽车开启加速度
氢能,作为一种高热量、零污染、储量丰富的能源,其热值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左右,且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被公认为最洁净的燃料。
废砖瓦里砌出风景线 湖南靖州深山村寨美丽嬗变
祁连山下“学霸民族”:肃南18年免费教育的“草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