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本届博览会以“全面小康 非遗同行”为主题,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旨在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贡献非遗力量。
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揭牌开馆
位于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的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是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率先在此从事汉字印刷字体科研攻关。这座老洋房见证了当下广泛使用的宋体、黑体、仿宋体、楷体汉字印刷字体的原始创写过程。经过60多年的探索,在字形规范、字体创新、字库数字化建设上,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已经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汉字印刷字形技术标准,并具备专业化的检测能力。
探访改造升级后的河南博物院
近日,改造升级后的河南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河南博物院共设16个展厅,展出精品文物5000余件套,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解密紫禁城 故宫下周六“上新”
北京卫视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定档下周六,一批紫禁城的秘密将揭开面纱,拥有故宫元素的最新文创同时亮相。
非遗嘉年华来袭!“阿拉非遗汇”在宁波天一广场开幕
作为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主要活动之一,第七届宁波“阿拉非遗汇”暨海曙区第二届“美好生活节”10月9日晚在宁波“城市客厅”天一广场拉开帷幕。
黄金周“文艺游”攻略 好展任你看
文物见证历史、艺术感动人心。双节来临之际,度假观赏游的黄金时期,小编为您盘点了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的精彩展览,囊括了书画、陶瓷、青铜器、服饰等不同分类,从北到南邀您一同开启“十一”长假的“文艺之旅”,邀您在旅游之余感悟当地的历史魅力、欣赏多彩中华的文艺之美。
中国丝绸勾勒丝路画卷(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
中国丝绸博物馆1992年在“丝绸之府”杭州建成开放,集纺织服饰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和创新于一体,是世界最大的丝绸专题博物馆,也是海内外观众感受丝绸文化、了解丝绸历史的“打卡目的地”。
长假将临,京城艺术展遍地开花
随着国庆假期脚步临近,京城艺术展览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盛况。本周,多个重磅新展开幕,不仅展览规模宏大,而且参展艺术家阵容丰富。从传统中华文化先贤的写意雕塑,到20世纪中国艺术“传统的复活”,以及当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多元艺术展带来长假文艺好去处。
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京开幕
2020年9月25日,“园说II——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集了颐和园及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8家文化单位提供的各类文物208件/套、资料品190件/套,展品时间跨度超过2千年,从战国跨越至近现代。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首次合卷在港公开展出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秋拍期间呈献两幅清宫旧藏珍稀手卷——王翚等人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及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前者是散佚逾百年后首次全卷合璧公开展出,此次仅供展览,不作拍卖;后者将亮相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估价8000万至1.2亿港元。
玉手揽线织黎锦 直播带货为传承
黎族人纺纱、织布的原料是海南特有的吉贝棉,又称海岛棉。染料也源自热带雨林丰富的植被资源。三国吴国人万震在《南洲异物志》中就曾叙述黎族先民已会用吉贝作“五色斑布”。相传,一位姑娘上山穿的白筒裙被植物的汁液染上斑斓的颜色,十分漂亮,黎族人逐渐摸索出利用苏木、黄姜、蓝靛草、谷木、牛锤木和枫叶将纱线染成红、黄、蓝、绿、棕和黑等颜色。
非遗扎堆过中秋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来,9月21日,在北京市腐乳科普馆,一场以“月是故乡明,非遗话中秋”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将浓浓的传统民俗和老字号创新活力的氛围带给了网友。
乾隆真迹、李容瑾珍品 古董珍玩、传世画作集中亮相上海
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花果纹大盘、成化年间青花天马纹卧足,元代青花留白花卉纹花口大盘,元代李容瑾《汉宫秋苑图》,傅抱石家藏的《春光》,重达80kg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籽料……难得一见的瓷器、书画、玉石等21日起亮相上海,引来众多收藏爱好者驻足。
红岩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来到重庆,就一定要去红岩看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及其所属革命文物旧址53处,其中有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人气最高的红色景区之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2019年共接待观众1150万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到这里追寻英烈遗迹,聆听历史故事,重温红岩精神。
“黑石号”珍品亮相上博
为纪念中新建交30周年,由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近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与国内9家文博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
抗美援朝纪念馆:千余件新增文物详述峥嵘岁月
坐落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19日重新对外开放。新增加的千余件馆藏文物,为观众详述峥嵘岁月的壮烈故事。
中日甲午海战沉舰定远舰铁甲出水
2020年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取得重要收获。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队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经过10多小时的清淤、穿缆、起吊等环节,最终成功将一块定远舰铁甲起吊出水。
鹅首曲颈青铜壶内液体:实锤了,是西汉古酒
一尊罕见的鹅首曲颈青铜壶现身河南三门峡,姿态优美的鹅壶惊艳到人们,壶中6斤多重的神秘液体更是留下悬念。现在实锤了,是酒!
勿忘“九一八”!听文物讲述抗战历史
不忘国耻方可奋发图强,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畏强暴,奋起抗战十四载,最终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时今日,以史为鉴,吾辈更要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世界“非遗”花儿传承百年:乡间野趣登上大雅之堂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爱情为主线,多方面展现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国西北部省区,是汉、回、藏、保安、撒拉、土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福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
海南黎陶:从“泥间传承”到“富民产业”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