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草药香 浓浓粽子情!非遗传承人“出街”秀绝活
当天,武汉市首个非遗文化漂流体验馆落户江岸区。江岸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邀请木雕、玉雕、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一起,带着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走向街头、社区、楼宇、园区,让更多人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四川茂县羌绣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万千世像
三十多年前,李兴秀靠着一块纸板,一支圆珠笔和三尺粗布,组成简陋的绣花台,开启羌绣传承之路。如今,李兴秀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
中国鄂温克族指尖盛开的“太阳花”:走出部落世界青睐
从“小部落”到“大世界”,乌仁和艾吉玛正在让鄂温克民族非遗技艺大放异彩。如今,母女俩在当地率先建立起“太阳姑娘”非遗体验馆,以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关注其民族传统文化,探索出文化传播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斯洛文尼亚开启第18届夏季博物馆之夜活动
斯洛文尼亚第18届夏季博物馆之夜活动当晚正式开启,全国6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从晚6时到午夜免费向参观者开放。
匠人匠心︱叶建明与杭州“丝绸画缋”
叶建明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画缋”的第四代传承人。积数十年丝绸加工实践经验,让叶建明成功恢复并量产古代丝绸美术技艺“丝绸画缋”,为保护传统技能和非遗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藤县:追梦年轻人传习舞狮非遗技艺
我国舞狮历史悠久,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往往以此助兴。广西藤县舞狮属于我国舞狮技艺中的“南狮”,是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传统,尤其以高桩舞狮的独桩挟腰转体450度等绝技名扬海内外,享有“世界狮王”美誉。
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但你看过金庸画的扇面吗?
扇子是古为今用的造礼,于方寸之间尽显古今文人雅士的闲情雅趣。近日,在上海中心的宝库汇,160余把工艺考究的檀香扇、团扇珍品为品鉴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夏日的美好体验。
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2011年揭阳铁枝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龙是这一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非遗日颐和园真的恋上了京剧
6月13日是“文化与非物质遗产日”,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京剧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共同策划了特别活动“非遗日的穿越,当颐和园恋上京剧”。
孔子学院搭台 让外国民众领略中国文化
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和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为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帮助,为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世界和谐和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黎锦光辉艳若云(薪火相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十年保护之路
被古人誉为“黎锦光辉艳若云”的黎锦,我们很难说就已认知深透。仅看其纹样图案的形式及蕴涵的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人生奥秘,寄寓和体现的黎族妇女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意象和艺术表达的深邃、丰富及高度的概括力,都需要以敬畏之心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历代名画解析:跟着刘海勇研习中国花鸟画白描(下)
历代花鸟画作品中虽然没有留下单纯白描的禽鸟作品,但我们可以从大量古人留下的工笔画作品中,去学习体悟古人对禽鸟的造型方式和用笔方法,再通过写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最后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历代名画解析:跟着刘海勇研习中国花鸟画白描(上)
中国白描花鸟画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借助其他装饰材料,也不用艳丽的色彩来博眼球,以其最纯粹的艺术语言寄万象于笔墨,这是一种东方艺术特有的审美境界。
甘肃永昌县发现古代崖刻石雕佛塔塔龛群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该县发现古代佛龛塔石刻塔群遗迹,经该县文物部门初步判断,此为西夏悬葬崖刻塔龛,现名称初步定为“庙湾子石雕佛龛塔群”。
道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目前,雄安新区地下文物遗存的分布情况已经摸清,正在对一些文物遗存进行勘探。可以确定,雄安新区境内历史文化脉络可以上溯到距今约8000年。
银花丝编织蓉城记忆
蔡襄《持书帖》 恬淡婉美!
此作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充分体现作者楷书端庄规矩,且恬淡婉美的韵致。
中国画中“精神之往来”
人品与艺品息息相关。“品”乃君子之品,中国的艺术是君子的艺术,立足在君子,从创作者本身的评判,可知其作品是否具有相同的气质,这也是中国画“神”的本质所在。
回望审美高峰 宋代花鸟画欣赏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着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而宋代时期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福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
海南黎陶:从“泥间传承”到“富民产业”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