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宗:“非遗 扶贫”拓宽致富路
河北省广宗县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推广“非遗 扶贫”模式,带动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传承创新 云上非遗 首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即将盛大上线
今年四川将联合阿里、京东、拼多多、东家、快手、美团、苏宁等10余家电商平台举办首届“四川非遗购物节”,非遗创新探索“云消费”、“云体验”的发展新业态。
一枚石核见证百年前的考古传奇
一百年前的1920年6月4日,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幸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了一个石核,这个发现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序幕。
文物中的儿童世界
当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展出的5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一窥清代儿童的生活面貌。
清代绘制《大观园图》:3米多宽画卷,173位红楼梦中人
该图是目前发现尺幅最大、所绘人物最多的单幅《红楼梦》题材绘画作品,是难得的“红楼珍宝”。
河北隆尧发现明代万历年间碑刻 距今434年历史
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文物保护人员近日进行县域文物普查工作时发现一通“巡抚都察院禁谕明文”碑,碑文文体属官府禁令告示,记载了两个村庄80年集市相争的详细过程及官府判案经过。
段丽珍:让阿拉善仿古地毯绽放异彩
阿拉善仿古地毯以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优美的图案著称,它继承了阿拉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技法,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传统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
吕敏是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她把一根根红绳系上“云端”,通过直播传播中国结编织技艺。
上海博物馆举办江南文化艺术展
展览共展出文物197件组,涵盖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籍、漆器、竹木器等诸多门类。
重庆开州:传承非遗汉绣 绘出美好生活
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针对在家留守妇女、贫困人群开展非遗汉绣培训,设立汉绣培训中心,累计免费培训开州汉绣绣娘2000余人,并开发出汉服绣品、挂画绣品、台灯绣品等文创产品,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河南出土鹅首曲颈青铜壶 内有逾3000ml不明液体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当地一个发掘现场,发现一个鹅首曲颈青铜壶。顶部的鹅首造型姿态优美,壶中还存有不明液体逾3000ml。
海南临高人偶戏:人偶同演传承非遗
海南临高人偶戏起源于南宋,发展至今已有800余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戏特点是演员与木偶同台合演,互为一体,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以人的表演弥补木偶感情之不足。 每逢重大节日,临高县的村民都邀请人偶戏剧团去村里演出,热闹非凡。
河南灵宝发现6000多年前制陶业特征显著的史前聚落
随着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掘的推进,一座制陶业特征显著的仰韶早期聚落揭开面纱,房址、陶窑、经淘洗加工的细泥块及大量草木灰、烧土等,为研究仰韶早期山区小遗址的聚落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华彩四溢 锦绣千年(丝路锦程)
纺织一直伴随着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薪火相传,从未间断。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留下了大量与纺织相关的遗产,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非遗传承人为孩子办起云课堂
一枚蛋壳,一支画笔,一位聚精会神伏案创作的老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蛋绘制)传承人赵伟家中最常见的画面。
闽台连线直播“非遗”——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在两岸同源的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禅和乐古乐的伴奏下,福州会场嘉宾按传统三献礼向临水夫人献祭行礼。
新疆和田博物馆优化升级后开馆
馆内展示的众多珍贵文物,重现了“丝路记忆”的精美和丰厚。
上海博物馆“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开幕
赵朴初先生(1907—2000)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深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银龙之墓,千里同镜——中蒙历时三年探秘匈奴贵族墓
从2017年起,河南考古人连续三年深入蒙古无人区,揭开了两座匈奴贵族墓的面纱,出土的“鎏金银龙”等文物,更是世所罕见。在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评选的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银龙之墓”榜上有名,这也是中国专家境外考古首次获此殊荣。
汪曾祺纪念馆在江苏高邮开馆 汪曾祺百幅书画精品亮相
与此同时,“百年汪老”书画作品展开展,现场共展出100幅书画,其中,书法作品16幅、国画作品84幅,皆为汪曾祺亲笔书写绘就的书画精品。
福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
海南黎陶:从“泥间传承”到“富民产业”
国宝杭州飞来峰“被路过” 文旅期待深度融合
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落成并正式开班